欢迎访问萍乡民革网站!
当前时间:
萍乡民革发展论坛

对新形势下民革工作的几点思考

作者:肖洁

民革,自19481月成立以来,历经新民主主义时期向社会主义时期的重大转变, “文革” 反右扩大化和“左”的错误影响,迎来了开阔的民主政治时期,这其中与时俱进和敢于破而立的思想成就了民革的今天。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我们仍然要时刻葆有紧迫感和使命感,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目前,我们面临四个方面的发展变化和主要难点。


首先是民主政治环境的变化。198912月,《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正式明确了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具体规定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和履行民主监督职责的基本内容、形式、渠道,规范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和履行民主监督职责的范围。20052月正式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坚持、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方向,使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2007年《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认为,我国政党与政党制度的价值与功能有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维护稳定等。民主党派的政治职能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从体制上保障了民主党派实现政治职能的层面更广,深度更深。但同时也要求我们具备足够的能力和视野对国家事务、地方政务、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上实现富有成效的民主协商,并在政治生活中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这是我们所要面临的权力越大责任越大的形势要求。


再是民革党员发展结构的变化。民革党章规定:民革是以同原中国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同民革有历史联系和社会联系的人士、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以及其他人士为对象,着重吸收其中有代表性的中上层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萍乡民革自1949年发展至今,我们的党员结构逐渐发生着变化。一是与原中国国民党有关系、有联系的党员在递减。直至上世纪末,萍乡民革党员多以与原中国国民党有两代内亲属关系的人士为主,而如今这一部分党员中大部分都已年迈,而第三代第四代与原中国国民党有亲属关系的人士由于长辈们的相际老去和过世与海外亲人的联系也日益减少,成了有关系没联系的一代,不适合作为民革的发展对象。二是高学历、高职称和行业代表人士的党员增多。随着高校的普及化,及民主党派社会影响力的进一步增加,许多高学历,高职称和行业代表人士积极要求加入民革队伍,相应地对于这部分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引导和打造平台。三是涌现出以新的形式与海外保持紧密联系的党员。开展促进祖国统一工作,特别是对台工作,是民革的主要特色。随着两岸经贸、文化进一步开放,以及通过留学、经济合作等对外交流方式的增加,要我们跳出了原有与中国国民党有亲属关系的框架,去探索新的沟通和联系途径来突出我们民革促进祖国统一的特色工作。


三是前瞻性、代表性、创造性的党派工作特点进一步显现。在现有的民主政治框架中,党派是参政党,是服务服从于执政党、为执政党更好地执政、为百姓之福祉而建言献策,从而实现党派的政治价值。我们所建之言所献之策并不是要标新立异,而是要真正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参考价值的,是要具有预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瞻性的。同时,我们的建言献策是要代表大部分群众所想、所需、所忧,为政府的决策提供民意参考,是要具有代表性的。我们还需要创造性,所建之言所献之策要在符合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力求节约物质人力资源,从发挥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上入手,剖析和解决执政难题,化解矛盾。可以说,这既是新时期党派工作三个特点,更是三个基本要求,这就必然指导我们更加注重客观、全面、规范化、常态化地做好前期的调查研究工作,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中“度”的把握。


四是党派发展面临的“两难一困”。首先是“两难”,即发展高层次、优秀人才难和推荐人才难。这“两难”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发展高层次、优秀人才难是指吸收一位优秀人才加入到民革组织,要面临中共及其他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竞争。推荐人才难是指在现有的党外人士任职制度下,名额和职数非常有限,随着各民主党派中优秀人才的不断涌现,竞争是可想而知的。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党派是明知有“两难”而要力争,这更是“两难”的“两难”。再是“一困”,是指开展活动的经费保障困难。先说说党派市委机关为全额行政拨款单位,现有的财政预算在确保机关正常运转之余用来开展专项工作的经费少之又少,再是党派的基层组织,除县区支部略有拨款外,其他支部只有靠党费开展支部活动,非常有限。而作为一级组织,吸收党员进来是为了调动党员积极参与,共同为民革的党派职能服务,并于同时实现党员自身的自我价值,没有活动为载体的组织生活,是没有活力和说服力的。这“两难一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党派工作的效率和影响力。


针对以上的分析,从以人为本出发,发展好教育好培养好党员的工作是民革工作的重要根基,我认为可以从把好以下“三关”推进民革整体工作。


一是牢把思想建设关,凝聚力量是基础。每位党员的能力有大有小,责任有轻有重,但只要每位党员都能热爱我们的组织,积极投身我们的工作,团结一心纽成绳,关键时刻就能办好事办大事。思想建设是一个统一思想的工作,做好了,我们不仅可以让党内的同志认可民革的工作,更可以让党外的同志认同民革的工作。特别是现在党员队伍不断向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化发展,面临党员对组织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思想建设工作应该允许有新思潮、新言论的出现,并重在引导和激励,提供平台,以使党员在自我价值实现与义务职责上相统一,更好地在民革集体中互为促进,进步成长。为此,我认为思想建设既是一项重要工作,更是一项常态化工作。坚持用科学的理念引导人,用榜样的力量鼓舞人,用先进的事迹感召人,进而提升民革组织的感召力。


二是把好人才使用关,以用量才是保障。优秀的人才进来民革组织,使他们各尽其才是体现组织活力的关键。要树立以用为本的人才观,用人所长,放手使用,使优秀的党员同志在实践中学习提升,成为骨干。这就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注重党员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在工作中发掘人才,使用人才,以用量才做好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特别是现在党内的同志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所擅所长同样能运用在民革工作中,本身对民革就是一种促进,另一方面,随着民革党员结构的变化及素质的提升,对市委的工作也相应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在组织发展方向,党员培训力度及祖统工作内容上都需要放开思路,不断创新,这些工作的改进过程中,优秀人才使用得当更是促进民革工作向创新化发展的智力保障。


三是用好整合资源关,“双向化管理”是创新。资源有限,相信这不仅是民革遇到的困难,其他民主党派甚至是其他地方的民主党派同样遇到,目前,唯有融合资源是最有效的方法。一方面,我们有许多支部作了尝试,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小支部结成友好支部,联合举办市委交办的一些活动,等等。值得借鉴和推广下去。另一方面,从市委工作的层面,我认为各工作委员会的资源利用还有很大的空间。首先,各工作委员集中了党内许多优秀骨干,他们联系广泛,人际资源丰富;再是各工作委员会机构完善,职能明确,成员也是配比得合理得当。六个工作委员会可以尝试每年至少承办一次与其职能相关的市委工作,一年就能至少多举办六次活动,相比支部工作,这是一种另一层次上的工作开展,我把它称为支部与工作委员会“纵横双向化管理”,从纵横双向完善和提升市委工作范畴和工作效率,同时以丰富的活动为党员提供更广阔的展示舞台。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