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萍乡民革网站!
当前时间:
参政议政 / 调查研究

从一板车黄瓜只能卖10元钱谈起

作者:民革萍乡市委会


从一板车黄瓜只能卖10元钱谈起


——关于我市农产品流通问题的调查


民革萍乡市委会


20064月)


 


一板车黄瓜旺季时只能卖10元钱,而运销到长沙、娄底等地可卖到每斤1块多钱。


一斤毛豆储存一个月左右,在淡季卖出可由5元一斤卖到15元一斤。


一头牲猪运销到外市由在本地毛重3.2元一斤卖到3.8元一斤。


……


这就是在市场经济中通过时间和空间的流通使农产品转化为高价值商品的神奇作用。它对解决农产品卖难、价格低以及优质不优价等问题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并且直接关系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和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我们正在全力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就在于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因此,调查研究我市的农产品流通问题,是促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必要工作。本课题组在市政协副主席颜剑彬、民革市委主委邓斌的带领下,调查走访了市供销社和芦溪、上栗、湘东相关部门、企业和农民,先后召开了6次座谈会,实地踏看了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贸易市场,掌握了我市农产品流通基本情况并提出了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


一、对我市农产品流通现状的基本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产品供应能力的提高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产品市场逐步改革,我市农产品流通基本上进入自由贸易阶段,形成了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为载体,以运销商贩、加工企业为主体,以现货交易为基本流通模式,以原产品和粗加工产品为营销客体的基础流通格局。市场流通的产品主要是蔬菜、牲猪和鲜奶、腊味。由于我市农副产品生产规模较小,产品主要在本市流通,外销量小,在市场的引导下,当前我市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基本畅通,没有出现农产品卖难而积压的现象,相反,全市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大量农副产品要从外地流入。我市有大量闲置的土地资源,农产品在市内市外的需求巨大,因此,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流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制约我市农产品流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一)农产品总量不大,质量档次低。现有的农业龙头企业生产规模不大,缺乏大型的拳头产品生产基地,有的蔬菜基地只有季节性强的单一品种,因此,全年农产品总量不大,进入流通领域的农副产品只需小规模的贩运,流通份额较小。同时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也是影响市场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我市流通的大多数产品无品牌,无包装,无分级,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只是粗加工,管理粗放,大路货偏多,几乎无名特优产品,对农产品流通向现代物流转变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市场体系不健全。我市现有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具有典型的初级市场特征,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多数农产品市场交易设施陈旧,信息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建设薄弱,终端销地市场仍以小地摊、大集贸为主,不具备发展现代流通方式的基础和条件。有的交易市场建成后,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得到科学培养,难以为市,大部分时间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在“大市场、小业户”的格局下,千家万户的分散营销难以形成合力,使农产品流通无序杂乱,效率低下。


(三)市场信息不畅通,现有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及协会没有起到应有作用。信息是市场流通的命脉,直接决定流通的效益。由于缺乏系统化的农业信息收集、整理、发布体系,生产与消费之间、区域之间的信息衔接主要由市场来完成,从而使生产和流通存在很大的信息局限性和盲目性,造成农产品销售的被动和农民增产不增收。就连我市有一个湘赣地区少有的可冷藏2000吨水果和蔬菜的冷库而又是我市蔬菜生产基地所急需的这个信息,竟然需求者都不知晓。


(四)流通主体素质低,规模小。我市的流通主体是农民运销队伍,他们直接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缺乏必要的流通知识和收集加工信息的能力,同时组织化程度低,分散经营,信息独占,抗风险能力差。象老关牲猪企业社那种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组织化程度高、商品市场意识强的专业合作组织极少。农民经纪人刚刚产生,在市场中的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还没有形成一支敢闯市场的经纪人队伍。


二、发展我市农产品流通的对策建议


要进一步提高我市 农产品流通的效率和效益,从而促进、拉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宏观引导、公共服务和市场自身的调节,才可能从当前“分散的小生产+无序的小流通”向“小生产+大流通”和“大生产+大流通”转变,实现传统农业向市场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在具体工作上,各级政府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农产品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扶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既依赖于自然条件,更需要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差,在市场和自然环境中都显得很脆弱,必须得到各方面的扶植和保护。建议市政府引入其他地区的一些先进作法,加大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在“城市反哺农村”的背景下,千方百计挖掘城市闲散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方面。通过市场运作和政府引导方式建立农产品保险机制。政府部门在执法中要尽力呵护农业企业。


(二)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产品流通中的重要作用。


供销社是农民群众的合作经济组织,依然具有农产品流通的网络、信息、设施、人才、购销渠道、管理经验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特别是在长期为农服务过程中,与农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农民中仍享有较高的“诚信”度。政府要重视和支持供销社,增加必要的投入,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产品流通渠道中的主渠道作用。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应加强合作,避免政出多门,这种人人都管,而又无人管的现象。


(三)积极培育,扶植中介流通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


行业协会、流通组织、农民经纪人的发展是农业市场化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他们是农产品市场开拓的主体。我市的老关牲猪企业社、上栗蔬菜专业社和芦溪银河农产品流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在这方面已发挥出很大的作用,但这类服务载体还远远不够,而且组织化程度不高和市场营销能力低,抗风险能力差,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和扶植、培训。尤其是在我市兴起的“三创”立新功、争当排头兵热潮中广泛宣传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流通领域中的能人,发展能人经济,扶植、引导农业行业协会和农产品产销协会的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闯市场的能力。


(四)规范利用现有交易市场,兴建一个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的农产品集贸中心。


对现有的各县区、乡镇各类交易市场,要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使用,整合好资源,培育出各类规模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尤其是县级要立足产业优势,建设专业市场,以国家商务部实施“双百市场工程”为契机,根据我市的现有条件和发展需要,兴建一个融冷库仓储、果蔬配送和农副产品交易的大型农产品集贸中心。具体办法是由市政府在交通便利发展空间大的开发区划拨土地或给予其它优惠政策,把地处西门、交通受限的果品冷库搬迁过来,土地进行拍卖,由市供销社通过市场运作兴建,并对外招商和经营管理。


(五)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档次,大力开拓外埠销地市场


我市的各类农副产品无论是鲜活类还是加工类,作为商品,质量和档次都有待提高,还没有形成有较大影响的品牌,因此在外埠市场的占有率很低。已有一定影响的农副产品如上栗的黄瓜、茄子和芦溪的银凤蔬菜都没有进行很好的包装和宣传。因此,严把产品的质量关,通过扶植壮大农产品龙头企业,实现生产的规模化、基地的标准化、产品的品牌化,采取大富乳业的发展模式,是我市农副产品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才可能开拓外埠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辐射力,从而产生更大的流通效益。


 


  调研组成员


 


  长:颜剑彬(市政协副主席)


副组长:邓  斌(民革萍乡市委主委)


  员:文培刚、谭达林、童道雄、吴素琪、吴安德、周辉禄


联络员:肖  洁、胡乔叶


  笔:童道雄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