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萍乡民革网站!
当前时间:
参政议政 / 调查研究

2004年社会调研之四:为农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作者:民革萍乡市委会

为农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关于加强我市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民革萍乡市委会


    在农民收入增多,物质生活愈愈来丰富的今天,他们还缺什么?答案是:缺乏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目前,我市一些地方,打麻将、玩纸牌成了农民们最主要的消遣方式,求神拜佛成了一些内心空虚农民的精神寄托,农村“赌博”成风,由此引起的治安案件亦不乏其例,这对促进我市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十分不利。
    文化不能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这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文化滞差”现象。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也不例外,基层文化建设仍是当今文化事业链中的薄弱环节。近年来,我市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总体上还不相适应。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相比,文化建设、尤其是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仍呈明显的滞后。
一、农村基础文化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
    我市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滞后的原因很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农村基层文化管理体制存在需要改进的空间。目前我市农村文化站由乡镇政府管理的体制,不利于文化站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发挥。很多文化站干部常年承担行政工作任务,没有精力组织文化活动。某县在职在编的15名文化干部中,兼职的就达11人,占73%。可以说现行体制严重制约了农村基层文化的发展。
    2、农村基层文化设施落后,难以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我市三县两区共有乡镇(街)55个,上世纪90年代初乡乡都有文化站,可现在除了下埠、福田等十二、三家还存在之外,其余的基本上是名存实亡。现有的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又相当落后,要么破难不堪,要么被挪作他用。大部分乡镇文化站没有办公场所和活动场所,文化设施几乎为零,成了“空壳文化站”。
    3、农村文化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据了解,多年来,基层政府对文化建设的投入相当少,多数乡镇虽然将文化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但往往是将其挪作他用。即使配备了文化专干的乡镇,对文化工作的投入也只限于“人头费”。由于投入少,加上受场地限制,农村基层文化活动方式比较单一,受众以老年和妇女为主,可提供的文化服务内容和文化资源严重匮乏,这是导致农村基层文化不断弱化的重要因素。
    4、农村基层文化队伍素质长期得不到提高。目前,农村文化站专干基本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从事文化工作的,专业知识趋于老化。同时文化站人员长期处于固定状态,不能交流,缺乏活力,真正的文化人才留不住,有用的人才进不来。待遇偏低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另外,农村文化单位未设准入门槛,对工作人员要求不规范,也是原因之一。
二、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说明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是整个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对不可缺位。为此,我们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加强领导,突出农村基层文化工作的重要地位
    首先,在农村文化发展思路上,要转变旧的观念。随着税费改革、乡镇机构配套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政府办文化的路径已经越来越窄。政府只有转变观念,变政府“办文化”为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来“办文化”,才是促使农村文化繁荣的可行之路。
    其次,要充分认识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要从发展文化生产力,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来抓好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在这项工作中,地方党政领导要把握三个问题: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农村文化建设对经济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没有农村文化建设,也就没有整个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二是农村文化建设要确立大文化的观念。大文化包括社会伦理思想、道德风尚、文化艺术、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方面。所以搞好农村文化建设是各个部门共同的任务,这就需要党政领导统筹安排,搞好协调。三是富要办文化,穷也要办文化,富有富办法,穷有穷办法,越是贫穷的地方越是要支持和创造条件办文化,不办就更穷。
    再次,党政领导的重视是做好农村基层文化工作的重要保证。为此,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应建立领导责任制,将其列入政府年终考核内容,形成领导重视基层文化的制度基础。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县、乡两级要进一步深化认识,担负起农村基层文化工作的领导责任,真正做到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五纳入”: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所需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要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切实做到农村文化建设在工作议程上有位置,内容上有安排,资金上有支持,考核上有指标,措施上有保证。    
    2、拓宽农村文化事业资金来源渠道,形成农村基层文化的多元投入体制 
    目前,我市还有相当一部分乡镇是“吃饭财政”,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必须积极拓宽农村基层文化资金筹措渠道,打破政府统包统管、单一投入办文化的模式,形成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共同出资发展农村基层文化事业的局面。一是各级政府要根据财政状况,有计划地逐步增加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要确保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安排应向农村基层文化建设项目倾斜;保证有影响的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对于农村基层文化站、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应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队伍教育培训等经费的投入,特别是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事业发展予以重点扶持。二是按照“社会文化社会办”的思路,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办文化,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关部门要落实好国家关于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国家、社会、个人共同投资办农村基层文化的新格局。要鼓励、引导、帮助、扶持农民从自身需要出发,开办文化大院、农村图书室、农民演出团体及经营文化产业。各有关部门要在政策给予扶持,在活动上给予指导,在工作上给予鼓励,促进农民自办文化健康有序发展。 
     3、因势利导开展农村基层文化活动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要做到“三结合”:与农村经济建设紧密结合,与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与群众素质紧密结合。广大农民群众既是基层文化建设的服务对象,又是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基层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因势利导开展农村基层文化活动,着重抓好各地特色文化建设,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把“要我干”变成“我要干”。只有广大农民发动起来了,繁荣农村基层文化才有坚实的基础。
     4、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建立一支政治可靠、作风过硬、业务拔尖的文化工作队伍是抓好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基础。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一是要按照“大文化”的工作思路,继续深化农村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各乡镇要打破原有机构设立和人员配置,积极建立综合性文化机构,负责文化、宣传、科技、广电、体育等工作,全面改革现行人事体制,广揽文化人才,建立竞争机制;二是采取以市、县两级定期举办培训班的形式,为乡镇培养一批文化业务骨干,特别要加强对机构改革后新进的文化干部培训;三是鼓励、引导城里的农业、科技、文艺工作者和高校毕业生,在规定期限内到农村基层文化机构中任职,补充新鲜血液;四是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来带动农村文化队伍建设,自发培育文艺人才,同时还可以以业余文艺团体和业余培训为依托,提高农村文化干部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带动和引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
    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是丰富农村业余生活的重要途径,是我们党宣传思想工作的有效载体,也是党委、政府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一项民心工程。我们衷心地希望,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文化工作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代的使命感解决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适应新形势,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基层阵地,向农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