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萍乡民革网站!
当前时间:
人物风采 / 人物风采 / 党员风采

一位民革前辈的家国情怀 —–追忆萍乡民革创始人之一贺殷威先生

引言:贺殷威,男,(1922.3-2009.12),字光辉,民革党员,江西萍乡人,民革萍乡组织创始人之一。1939年秋,考入黄埔军校,为17期学生,1949年加入民革组织,1949年解放前夕,回萍乡发展民革地下组织,建国后历任民革萍乡支部负责人,市委会筹备组第二召集人、顾问,省政协常委、委员,民革省委代表,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委员,市、区人大常委、代表,市黄埔军校同学联络组长等职务。从教40多年来,一直担任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等职。1985年被评为全省职工教育优秀教师;1990年在民革中央杭州会议中,被评为全国办学先进个人;1992年3月离休。2009年12月病逝。

 

在岁月光阴里,假如要使一个人的政治生命能够留下点可贵的痕迹的话,那么,一定是他在修身和作为上两者兼得。萍乡民革有一位这样的创始人,在战乱中从戎报国,在民革组织中为解放萍乡甘当地下工作者,却在成立市委会时退居人后,文革后逢甲子之年创办中山业余学校,终生联络两岸亲情,矢志不渝,他的名字叫贺殷威。一位身材瘦小的老人,却用一生诠释着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萍乡民革的历史因为有他的可贵痕迹而更添光彩。他的传奇人生,就是在恪守民革精神的指引下,做出了一次又一次珍贵的决择。

国家危难之际立志从戎

1922年3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江西省萍乡市安源镇青山葡萄岭贺家,一个男婴降生。祖父给刚刚出生的孙子取名殷威,字光辉。婴儿的曾祖父贺致祥是清朝八品职位、广西候捕巡检,历充桂林紫草局委员及阳朔税务局委员,父亲贺扬武(1893-1971),字载庚,大学毕业,曾任民国时期北京高等法院院长,一家人知书识礼,在葡萄岭贺氏家族中是德高望重的一支。祖父为孩子所取的名与字,足见对他未来的人生充满着美好的祝福和期冀,而父亲贺扬武正逢壮年却从北京高等法院院长离职,则将报效国家的志向全寄托于他的孩子。

1922年是农历壬戌年,为民国11年,中华民族正值命运多舛,4月第一次直奉大战爆发,5 月孙中山下令挥师北伐,6月陈炯明兵变,孙中山蒙难逃亡,7月北伐军回师讨伐陈炯明。萍乡是革命活动非常活跃的地方,著名的秋收起义在这里留下浓墨重彩。这一年的9月,离葡萄岭仅几公里远的安源,发生了由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领导的著名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年轻的贺殷威受爱国革命浪潮影响,思想进步,17岁从萍乡私立鳌洲中学高中毕业后,立志报国,于1939年10月考入位于湖南武冈的黄埔军校第二分校(简称武冈分校),1941年7月毕业,此时正是抗日战争进行得极其激烈的时候。虽然之后在国民党江西军管区一直担任文职,特别是抗战时期一直未能如愿上阵杀敌,但仍坚守至1949年4月江西解放前半个多月,深觉再无从戎的必要,毅然自动脱离国民党江西军管区科员参谋一职,回到了家乡。

迎接解放开展地下工作

1949年4月从国民党部队脱离的贺殷威,4月4日经民革江西省分会廖超伦、黄鸣九两同志介绍下加入民革地下组织。紧接着4月7日,受民革省分会代主委廖超伦同志委派,回萍乡发展民革地下组织,开展拥共反蒋、迎接解放等活动。萍乡解放前夕,人民解放军日益逼近,国民党军队和萍乡县政府官僚弃城逃跑,萍乡城内,人心混乱,敌特分子恶意破坏并散布谣言,家乡群众由于受国民党长期误导,对解放军的政策不了解有顾虑。

贺殷威发挥自己做文职工作的长处,走访有影响力的族人和亲戚,宣传“三反”和“拥共反蒋”活动;在交通要道,特别是在朝萍乡县城方向的街头街尾墙上、树下小店墙上、沿铁路线电线杆上,乘夜色秘密张贴“反蒋拥共”的标语;联系认为思想比较进步的人士做好思想工作,发展民革地下组织党员,参与到地下革命工作中来,这些地下工作当时都是有危险性的。解放军过境时,他又组织发动群众迎接、送茶水,并就“群众第一次接触解放军使用的人民币,怕不能长期使用”的疑虑进行解释。这些自觉拥护中共主张拥护人民解放军的工作,在战争时期显得尤为可贵。

在民革组织中的进与退

 

1950年4月,民革江西省分会派蒋令清、黄鸣九两同志来民革萍乡县临时工作组整顿组织时,重新登记审查萍乡民革党员,共批准有文伯雄、贺殷威、罗树华等16位党员,并宣布成立民革萍乡县工作组,贺殷威任副组长。1953年秋,民革萍乡工作组改为民革江西省直属支部。1958年2月,萍乡民革支部主委易其尊因被划为“右派”而撤职,贺殷威在这个时候正式接任支部主委。

文化大革命时期,民革组织瘫痪,所有成员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迫害,最后仅剩贺殷威等5名成员。那是个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运动频繁的时期,贺殷威这种有过国民党经历,又是民主党派负责人,还是学校校长,在那个年头任何时候都会被政治“手电筒”牢牢照着,很可能一不小心说错一句话就得挨批斗,但是他一生基本上平安无事。据曾和他共事的一位民革前辈介绍:贺殷威是个好人,他嘴巴紧,永远保持着谦虚谨慎,从来不整人害人,遇到别人挨整,他只要有说得上话的时机,一定会真诚地站出来替他人说几句公道话。直至1979年冬民革组织恢复,由贺殷威任支部主委,并开始发展组织。

贺殷威为发展萍乡民革组织的发展出了大力。他热情地物色合适的优秀人才,耐心细致地与之交心,讲述统一战线相关政策与形势,介绍民革组织情况,积极并慎重地为民革组织发展新成员。当时社会对文革期间民革党员首当其冲挨批斗仍心有余悸,对加入民革组织有着诸多的顾虑。据后来担任了民革市委专职干部的宋华铿先生回忆,为了发展其入党,贺殷威一次次跑到矿里与党委领导商洽,征得宋华铿所在单位三田煤矿党委批准,贺殷威反复解释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政治天空越来越清明,要相信党中央会把中国领入和谐光明的大道,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那一幕再不会重演。况且,民主党派有参政议政的责任,如果在关键时候,我们能真诚地给执政党献计进言,那是光荣的事情啊。”1985年1月,民革萍乡党员发展到92人,原来的支部升格为市委,这时候贺殷威早已离休,主动让贤的他在民革组织只留下了一个职务:顾问。

唯愿两岸兄弟和如初

“我想作为黄埔军校的学生,我始终记得统一祖国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我必须在有生之年,为和平统一祖国尽力奔走,唯愿两岸兄弟和如初”。这是他在1984年江西省民主党派对台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说到的。

文革刚结束的当时,两岸沟通的渠道还没打开,萍乡民革支部成立了对台通讯工作小组,贺殷威任组长。对与海外以及港澳台各界人士的亲属进行精确的统计,调查了解“三胞”双方的情况,建立档案。然后组织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召集“三胞”亲属们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祖国统一的重要讲话,宣讲党的统战政策。他经常将市委主要领导人请来作关于国际国内的形势报告。当时有人与贺殷威开玩笑,“贺主委的面子真大,居然能把一个个大领导请来作报告”。他说,“不是我的面子大,而是领导对统战工作非常重视。”

他和民革干部们一家家一个个地鼓励“三胞”给海外的亲人写信,只要有人与亲人联系上了,立即通过这条线索拓展,用“滚雪球”的方法,终于帮助不少失联多年的亲人建立了联系。仅贺殷威通过在加拿大的舍弟与台湾的联络,就为29家台属找寻到赴台亲人。一个台湾老兵在回信中给弟弟写道:“我是在午夜十二点接到电话说大陆来了信,我即便起床,与你嫂一同驾车赶到朋友家里,拿到信返回家中,又一字一泪读到天明。”还有一封父亲给儿子的来信说:“我自然也想起年轻时,随你祖父去老家扫墓的情景—–但愿不要很久,我能拜倒在你祖父的坟前,尽份孝心。”

后来不断地陆续地有台胞回乡省亲,这时候,民革的干部把接待工作当成政治任务来完成,贺殷威说,“我们要快乐地做好“三陪”:陪接送,陪参观,陪扫墓。要让同胞看到祖国和家乡的发展和变化,让他们感受到炎黄子孙血比水浓,祖国统一有利于千秋万代的道理”。有个少年时随长辈去了台湾的男士,捧着长辈的骨灰回来了,贺殷威全程陪同,帮助他将亡者的骨灰安葬在家乡的青山之中。这个台湾男人感动得满脸是泪,拉着贺殷威的手说:“贺主委啊,握着你的手,站在萍乡的土地上,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回家了……”

发挥余热兴办中山业余学校

文革后国家进入全面加快经济建设步伐的好年头,民革萍乡支部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办学校!贺殷威于花甲之年担任民革中山业余学校校长。1983年4月12日,在萍乡中山业余学校第一期文化补习班开学典礼上,他说,“动乱的年代,国家的文化和经济皆受重创,现在要恢复元气,当务之急是让失去了学习机会的一代人恶补文化知识,不是说科学兴国吗,将社会上所有不同年龄不同身份愿意学习的人拉到教室中,我们等于是做着为国为民的大好事”。

贺殷威有个特点,就是做事拼命。他几乎天天早出晚归一心扑在中山业校上,晚上来不及回家就睡业校的板子床,从没见过他喊过累。就是在这样投入办学的努力下,贺殷威带领我们那一拨青壮年民革干部,让中山学校成了当时一座城市的人们交口称赞的典范。当年和贺殷威一起办校,后来接任校长的黎恩荣回忆起当年,感慨地说道:民革办学的目的不是为赚钱,我们提出的办学宗旨是:收最少的最低的学费,行最好、最优的教学。

中山学校的办学质量受到了国家教育机关的高度肯定,萍乡市教育局明文规定,凡在中山学校完成学业的初、高中在职职工,经教育局验证后可由该校发给政府承认学历的初、高中毕业证书。萍乡中山学校走过了17年历程,据不完全统计,共开办文化补习、成人高中、职业中专等200余班,结业、毕业人数近万人,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高中毕业生2463名,职业中专毕业生810名,有98名学员被录取到成人大专以上学校深造。

一片青山了此生

2009年12月,一个下着小雨的日子,离休后在家养老近17年后,因年老体弱,贺殷威走了。这个把一生献给教育事业和民革组织的好人,默默地走了,享年87岁。他曾经指着家门口的小山丘说过,“以后要找个棵树陪葬,骨肉化为肥料”。在贺家冲自家院落举办的简单追悼会上,时任萍乡民革主委、市政协副主席邓斌深情回忆:“您是一位亲切的长者,您是照亮萍乡民革组织的明灯!”想起贺老,总想起他笑着摇头对我们说,“不要叫我主委,我只是个教书匠。”……

(作者:贺妮,系贺殷威同族孙女;肖洁,系民革萍乡市委会副主委)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