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萍乡民革网站!
当前时间:
文化纵横

不忘初心,永远向民革老前辈学习 ——实现在思想、作风、行动上入党

2018年3月30日下午,由卫生支部、市直二支部、市直三支部、文化支部、萍矿支部联合组织了主题为“不忘初心,提升履职能力”的活动。当我听了昌社育和仲佑衡两位参政议政能手为我们传经送宝作了精彩授课后,我作为在座中年龄最长者的普通一众,着实感到鼓舞和激动,因为我从活动的场面和全部内容,看到了我们萍乡民革的队伍在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下,自身得到了不断的良性发展,同志们的参政议政的素质水平和履职能力正在蒸蒸日上,并已经有了长足的提高和加强。我确实也为自己在民革的基层组织发挥余热30多年而感到高兴和幸运,因为30多年来我从民革组织中曾获得了许多学习机会,给了我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无穷动力,这次我与大家又多了一次探讨新课题的机会。

结合“不忘初心,提升履职能力”的课题,我再联系自身历年的思考,引发了如下一些感想。

我认为作为普通民革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在思想、作风、行动上入党,这才是提升履职能力的前提和关键,也是一个值得每个民革党员长期去思考、学习,并不失时机去探讨和实践的课题。我惭愧于个人在党派人生中所获得的微薄的成绩,比起民革许多老前辈及近年所涌现的年轻新秀来,觉得自己真的做得很不够,虽然我历年所得到的各种优秀的荣誉证的确足够装满一麻袋。但我真的都做得很够格吗?我该如何对待历年组织上给我的这些荣誉、嘉奖和鼓励呢?借此次学习的机会我也来谈谈我的初心吧,我应该感谢中共及各级民革组织的领导和同志,过去的所有的光荣都应该属于民革组织和所在支部的全体成员,也属于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更属于那些曾经带领我们前进的民革老党员、老前辈。值此践行十九大精神和纪念江西民革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仅谈谈“不忘初心,我与民革”的话题,并首先对历年一直教育我、支持我的领导和我所在的支部的全体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特别向我市全体民革老前辈致敬!

我加入民革组织的时间是从1988年3月24日算起,至今有30年的党龄,记得当年经民革组织到本人所在单位从考察到审批,直至最后正式加入民革组织,历时约2年,如果从先当民革联系人士的身份算起,可够32年了。正式入党不久,就召集我参加了新党员学习班。通过当时学习班的学习,提高了觉悟和认识。认识到了加入民革组织,不仅意味着要忧国忧民,更意味着要有骨气、正气,党派与中共组织之间是一种荣辱与共、肝胆相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关系,而个人与中共党员之间是亲如手足的同志关系,我们应该始终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共同的理想信念,才能在所在单位与中共和中共党员的合作共事中相处融洽,才能在错综复杂的新形势下坚持正确的方向去完成本职工作,也意味着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要与时俱进,不断增强正确判断是非的能力,还意味着既要有渊博的学识风范和高尚的人生境界、情操,又要坚持不懈地认真学习继承民革的优良传统,这是作为民革党员个人和民革组织成长,永葆爱国进步和团结的重要条件。历年来,我逐渐认识到要做好一个民革党员,就要立足本职,擅于从本职工作中发掘党派人士所特有的快乐和幸福感。要在平凡中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服从组织分配,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修炼上述这些品格,还须要付出终身的努力。我观察到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就是曾经带领我们同行的民革老前辈。这些年,我就是从老一辈的民革党员身上,特别是我的两位入党介绍人那里开始学习的。

我是萍乡市工业学校(原江西共大萍乡分校,后相继挂牌萍乡市农校、萍乡市工业中专学校)的语文教师,当年亲自去单位考察我的前辈,是我的两位介绍人,一位是萍师的兰祺老师,另一位是三中的陈文麟老师,他们是萍乡民革教育支部的主委和副主委,如今两位前辈都已先后离世故去。兰祺老师是我在上世纪50年代萍乡二中读书时的班主任,那时候他年轻、风华正茂,又是萍乡著名的音乐老师,我只是他的学生和他班上的文艺骨干。后来(1960年)我已15岁随母迁移去了内蒙古,成为我三哥所在内蒙石油队家属弟子,即从萍乡二中转学在伊盟一中(现鄂尔多斯一中)就读,65年高中毕业后下乡在内蒙达拉特旗新民堡公社南红桥大队知青组,70年招工在乌海市工作,并在内蒙师大函大五年制中文本科毕业,并评为优秀学员。1986年,我已41岁,荣归萍乡故里,从内蒙乌海市调到萍乡市农校(现在的萍乡市工校)任教,这时蓝祺老师已经是萍乡师范的老教师、老前辈了,也是民革中山业校教育支部的主委,一个偶然的机会师生相遇,畅叙人生,分外亲切。不久,我便成了民革教育支部发展的对象和联系人士。在相处中我发现他老当益壮、德艺双馨,对本职工作的认真、乐观态度,一如20年以前。而他对民革工作的热忱和信念,更引起了我的关注,他成了我加入民革的介绍人,后来他离休了,一直是我加入民革组织的引路人和楷模。 我的另一个介绍人陈文麟老师,是三中的优秀老教师,也是民革老前辈中屈指可数的一枝笔,历年在《萍乡民革》内部刊和《江西民革》、《萍乡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优秀文章。他也曾是当时教育支部的主委。无论在民革组织还是在萍乡三中,一向享有着不菲的好口碑,虽然腿脚残疾,但做人办事极为认真负责,廉洁奉公、一身正气。我的这两位介绍人都是当时萍乡民革教育支部的核心人物,他们的形象和人格魅力,一直激励着我,使我不断的向他们学习,从而也找准了自己的人生座标,努力去争做一个忠于职守、擅于本职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和民革党员。

还有当时我所在的教育支部活动地点设定在“中山业校”。可以说,“中山业校”既是当时传播文化教育的圣地,又是民革成员思想进步的摇篮,教育支部成员里有当时中山业校的老校长贺殷威,他是萍乡民革组织的创建元老,带领了大批退休老人,这些老教师是中山业校的办学骨干,其中周宇煌、萧瑜 、李佑祥、等等一大批老同志,一度成为中山业校的顶梁支柱,他们都是萍乡民革的元老。当时我在这批元老的带动下,一起定期参加教育支部的组织活动,还支持中山业校办学,带班、代课。我从教育支部的每位老前辈的身上,深深感受到他们那种兢兢业业、廉洁奉公的工作态度和饱满的革命热情。这些老者,他们虽然有的也许在革命人生中受到过不少挫折,有的经历过不少的坎坷遭遇,他们的家庭也并不富裕,工资待遇并不高,但是他们都有渊博的学识、有高尚的人生境界和品德、有良好的教育素质和情操。他们在生活上很低调,在事业上总是踏踏实实、忠贞不渝。在与中共同舟共济、风雨兼程的路上,他们用自己全部的人生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无论在参政议政及本党各项履职活动中,还是教育教学中,皆以德育树人为本,高度尽责,克己奉公,拿得起放得下,好像他们心中从来就没有自己。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啊!我从他们的身上懂得了,我活着就要象他们这样认认真真地做事,清清白白地做人,象他们那样虽然平凡,但有骨气、有正气!当年教育支部的一批老前辈,现在健在的已不多了,不少人默默无闻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譬如曾经多次上台演讲,振振有辞地倡导着”弟子规”的萧瑜同志,现在我们再也看不到他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和孜孜不倦的奉献精神却永远活在了我们心中。剩余活着的部分民革老党员因年事高行动不方便,也不能与我们在一起活动了。但是,我要对这些老前辈说一声:老同志们!你们未走完的路,我们一定会接着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你们放心吧!更多的年轻新秀,一定会把民革的事业发扬光大!

我记得全国民革的成员总数,在1998年(即五十周年)时就有5.4万多,据2008年的统计增加到8.2万多人,到2018年已达到了更多。我们每一个前进的脚步,都汇入到了数十百万人的豪迈的足迹里,那长长的豪迈的足迹排列起来,已经连成了一个巨大的民革情结。民革的足迹永远在延续着,是那样的清晰、坚实、正直、壮阔、浩瀚而光明!但是我们民革党员个人,从来都没有装着自己,我们要学到老、干到老,一辈子当好人民的公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思想、作风、行动上真正入党。我记起一位诗人说的:“当心中没有自己时,心就可以容纳整个世界”!让我们继承发扬民革的优良传统,永葆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永远向民革老前辈学习吧!(市直二支部  文万明)

上一篇:
下一篇: